叶利钦为什么非要搞垮苏联,当苏联总统不好吗?久加诺夫道出原因_戈尔巴乔夫_布什_俄罗斯
发布日期:2025-06-25 14:34    点击次数:178

1991年8月19日,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正在缅因州度假,正当他享受宁静的时光时,突然接到了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的紧急电话,告知他苏联发生了政变的消息。

老布什一听,瞬间感到震惊和激动,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这可算是一个好消息,毕竟,苏联竟然发生了政变!然而,随之而来的坏消息是,自己多年的朋友戈尔巴乔夫已被软禁。

当时的老布什有些犹豫,心中充满了疑虑:他该站在哪一边呢?毕竟,在他的计划中,一个可控的、听话的苏联,比一个分崩离析的苏联显然要容易驾驭。最后,老布什选择了支持叶利钦——他的新朋友。

事实上,叶利钦当时在苏联的地位极为重要,若按当时的局势发展,叶利钦完全有可能取代戈尔巴乔夫,成为“红色帝国”的新领袖。不过,他却选择了推翻苏联,最终只担任了俄罗斯的总统。

展开剩余82%

那叶利钦为何要做出如此决定呢?后来,苏联与俄罗斯的政治“活化石”久加诺夫揭示了其中的真相。

崛起

叶利钦的全名是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他的名字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叶利钦出生于1931年2月1日,出生地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个小村庄,父母是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他是家中的长子,父母为他感到非常骄傲,甚至在他满月时就带着他去当地的东正教堂进行洗礼。然而,在洗礼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意外”:神父因酒醉而忘记将他从洗礼池中取出,幸好是他的母亲反应迅速,将他救了出来。

由于这次几乎致命的经历,叶利钦的父亲给他取名“鲍里斯”,在俄语中这个名字意味着斗士或勇士。谁能料到,这个不幸中的幸运儿,日后竟会成为那个时代改变苏联命运的关键人物。

叶利钦从小性格坚毅,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也时常因好动而陷入打架。记得有一次,他在和几位伙伴的冲突中被打得头晕目眩,差点丧命。后来,10岁时,二战爆发,德国侵入苏联,他的家乡变成了敌占区。一次,叶利钦和小伙伴偷偷进入苏军的弹药库,偷了两颗手榴弹玩,结果一不小心引爆了其中一颗,幸亏叶利钦命大,成了现场唯一的幸存者,但代价是他的左手两个手指被炸断。

虽然叶利钦的成长过程中有不少“野性”表现,但他从来不说脏话,而且讨厌脏话。这一性格特点,后来成为他与戈尔巴乔夫之间一个显著的分歧。戈尔巴乔夫脏话频出,常常让周围的空气都弥漫着低俗的气息。

1954年,叶利钦大学毕业,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桀骜不驯,而是开始认真工作,逐渐得到上司的器重。到了30岁,他已经从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晋升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建筑局局长,并顺利加入了苏联共产党。

在随后的职业生涯中,叶利钦一路攀升,成为州委书记,甚至结识了当时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工作的戈尔巴乔夫。随着1980年代的到来,苏联的领导层发生了更替,三位领导人相继去世,苏共中央决定推选一位年富力强的接班人。

1985年,叶利钦的同龄人戈尔巴乔夫登上了苏联的最高领导岗位。他上台后,对苏联的传统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把一批优秀的基层干部调到了中央,其中就包括叶利钦。

野心

叶利钦到莫斯科后的第一个重要任务,是随戈尔巴乔夫一起视察秋明油田。戈尔巴乔夫对叶利钦的工作表现十分满意,叶利钦也在此时结识了未来的亲密盟友——时任天然气工业部部长的切尔诺梅尔金。年底,在戈尔巴乔夫的支持下,叶利钦被任命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并担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

在新职务上,叶利钦大刀阔斧,迅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他罢免了23名不称职的区委书记,使得莫斯科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叶利钦在1987年公开批评戈尔巴乔夫改革进展缓慢,戈尔巴乔夫当然无法容忍这番挑衅,于是将他迅速解职,仅保留了他在建筑委员会的虚名。

但叶利钦并没有因此退缩,他在第二年重新崭露头角,通过对苏联弊政的批判,成功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重返政坛。紧接着,他又成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并在1990年公开宣布脱离苏联共产党。这一切都意味着,叶利钦已经准备好与戈尔巴乔夫展开对抗,甚至是分裂整个苏联。

结局

最终,叶利钦通过精心布局和坚持自己的政治目标,成功地走向了俄罗斯总统的位置。1991年7月,他当选为俄罗斯联邦的首任民选总统,而戈尔巴乔夫则被边缘化,苏联逐渐走向解体。8月,苏联最后一击的政变发生,叶利钦站在坦克上发表演讲,宣布支持反对派,标志着苏联的彻底崩溃。

然而,尽管叶利钦看似是“历史的英雄”,但实际上他为了一己的权力,可能也为苏联的灭亡埋下了深刻的隐患。许多年后,政治人物久加诺夫指出,叶利钦的做法是一种“为了个人利益,瓦解国家”的行为,而俄罗斯的痛苦也由此开始。

发布于:天津市